第4章 狙击-《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2/3)页
彼时的中华正处于满清时代,怡和洋行成立之后参与到对华的鸦片贸易之中,民族英雄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
可以说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存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
直到1872年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怡和才放弃了万恶的对华鸦片业务,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茶叶、生丝、纺织品、面粉等贸易外,怡和开始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航运、银行等行业,开始了集团的多元化经营。
1876年怡和在吴淞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怡和正式在吴淞设立整个集团的总部,此时的怡和已经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英资财团。
共和国立国之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共和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之后,怡和将集团总部迁回香港。
1961年怡和系相关企业陆续在香港上市,只用了不到十五年的时间,怡和在香港发展成拥有七、八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资产接近七百亿港元的大型综合性财团。
步入八十年代之后,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香港回归祖国的前景已经明确,对共和国政府持有敌意的怡和开始将旗下企业的资产抽离香港。
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为将集团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伦敦做准备。
可以说,若没有怡和系企业的撤离在香港腾出发展空间,后世那位华人第一富豪崛起的时间和代价将大大的增加。
无论经商还是打仗,凡是涉及到撤退一般都伴随着代价和损失,怡和撤资香港的步伐虽然坚定,但受限于资产规模过大和经济周期的规律性波动也损失惨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