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火器的生产-《明末国贼》


    第(2/3)页

    张献忠起事后,朝廷要征调大军,又要准备各种器械物资,没有四五个月肯定出征不了,李兴之可不想白白浪费小半年的时间。

    制订了对付刘泽清的办法后,李兴之遂会同宋广坤前往招远,想看看火器作坊以及招远水库的建设情况,当然这次这次出行,李兴之还带上了汤若望和陆若汉这两个洋鬼子。

    在宋广坤前往莱州期间,依靠这次从京师调拨过来的工匠,招远火器制造局在孙之洁的主持下,已经开始生产火炮了。

    明朝制作火炮基本采用泥模锻造之法,也就是用水和泥,制成模具,然后范金倾铸,层层笋合,当然泥模必须干透才行,否则外表干燥,内里潮湿,一旦遇到高温的金属溶液,就会产生水气,从而是火炮的内壁产生蜂窝状的气孔,施放时容易产生炸膛。

    烘干一个泥模,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个泥模只能使用一次,无法重复使用。

    李兴之抵达招远时,制造局已经制成各种规格的火炮泥模五百个,从六百斤小炮到四千斤的红夷大炮,各种型号不等。

    据同行的汤若望介绍,其实大明的火炮技术较之欧洲一点不差,甚至在目前的情况下还略有超越。

    因为大明的红夷大炮广泛地采用了铁芯铜体的铸造工艺,它利用了铜的熔点低的原理,在铁胎冷却后,再用泥模或者失蜡法制模,再浇铸铜壁。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火炮,炮管较之以前的火炮薄了不少,不光降低了火炮的重量,而且提高了火炮的质量。

    孔有德带到辽东的三百余门火炮基本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打造的,为了不使已方的火器弱于建奴,孙之洁同样采用了这样的工艺。

    火炮的制作需要时间,火铳的制作同样需要时间。

    按李兴之的意思,靖北军不会列装三眼铳等乱七八糟的火器,各镇的远程兵步队必须列装鸟铳和强弩,这样的要求,主要是考虑遇到阴雨天气,鸟铳上的火绳不能点燃的缘故。

    至于强弩,在卢象升绞杀高迎祥重装步兵和庆都之战中均显示了不俗的战斗力,这两种武器在军器图说中均有记载。

    只不过在没有水力炮筒镗床的因素下,鸟铳枪管的制作颇为复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