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6章 国子监祭酒的小九九-《苟在大明我被朱元璋偷听心声》


    第(1/3)页

    “为何不可?”朱允炆问道。

    白齐修道:“考试内容乃先皇所定,不可擅自更改。此其一也。增加考试内容,就需要大量印刷《梦溪笔谈》,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广大学子如何承受得起?”

    朱允炆道:“我爷爷最重视的就是什么?一个字:农!没有农,何来粮?科举考试的内容里,有哪本是农书?《梦溪笔谈》里有!”

    “稼穑赖于天时,也赖于农具。农具靠什么,靠的是工、匠!科举考试的内容里,有哪本是匠书?《梦溪笔谈》里有!”

    朱允炆昨天晚上做了不少功课,此时说起《梦溪笔谈》的好处来,几乎是滔滔不绝,说得自己都相信了。

    皇爷爷果然是高人,把《梦溪笔谈》作为考试内容,实在是太有道理、好处极多!

    看众人还要说话,朱允炆又道:“我皇爷爷一向认为,教人育人不能以文辞为务、记诵为能,连国子监也是如此,监生必须关心时事,关注民生。不懂农、不知工,如何谈得上关注民生、了解民情?”

    “吴从权、张恒,你们可还记得这两人?”

    朱允炆的问话让大臣们沉默了。

    洪武二十五年七月,全国各地到了任职年限的学正、教谕、训导进京考绩,等待升迁。

    朱元璋一一与他们见面,并亲自考核。

    朱元璋很少问他们教育搞得如何,更多的是询问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一亩地能打多少麦子,能收多少稻子。

    其中,岚州学正吴从权、山阴教谕张恒被问到的时候,都说不知道。

    这两人还声称这不是他们的职责,他们的任务只是教书。

    朱元璋听罢十分生气,说圣贤之道是用来济世安民的,你们连民情都不知道,天天教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结果这两个人被流放到边疆去了,最后死在了边疆。

    礼部尚书是个老好人,本来也想反对的,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毕竟他也快告老还乡了,虽说也在赌坊里下了注,所幸的是投得不多。

    白齐修是国子监祭酒,是最高教育管理机构,此时被朱允炆的一通说辞整迷乎了。

    显然,朱允炆这是有备而来,提前做足了功课。

    看来,朱允炆改革科举制度的决心早就下了。

    但让人蛋疼的是,朱允炆大前天早朝上还说,不会进行科举制度改革!

    这不是玩人吗?

    这是把文臣们往死里坑!

    白齐修实在是不甘心,他此时并不在乎科举制度是不是要改革,更不在乎考不考《梦溪笔谈》。

    他在乎的是他已经下的注,已经投进去的金子!

    这要是输了,以后的日子真就没法过了!

    突然,白齐修想到了一个主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