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章 新旧之争-《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2/3)页

    李谕笑道:“我要有那本事,就成神仙了。”

    李谕提前给唐国安校长和周诒春教务长发了电报,他们知道梁启超来,必然要迎接一下。

    唐国安见到国学大师梁启超很高兴:“听说北京大学想与章太炎先生接洽,我们清华学校如果有任公坐镇,也不输他们嘛!”

    ——两边已经开始较劲了。

    李谕说:“我在学校里任教一段时间后,发现国学方面的确弱。不管怎么说,单纯学科学是不全面的,还要培养足够的人文精神。”

    李谕又搬出此前引用过的薄世宁那句名言:“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滥情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傲慢的。”

    梁启超听了鼓掌道:“说得太好了!疏才精通科学,竟然不忘国学,令我对你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其实章太炎对李谕有那么强的好感,也是这个原因。

    目前国人太自卑,对洋人擅长的科学几乎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对自己的文化则太缺少自信。

    ——旁边的日本也差不多,他们做得甚至更绝,几乎要全盘西化。

    唐国安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学校的初衷是为了留美,的确在国学上有所松懈。好在现在任公来了。”

    梁启超说:“有我还不够。清华学生除研究西学外,当研究国学。盖国学为立国之本,建功之业,尤非国学不为功。”

    唐国安说:“我们会认真吸纳先生建议。”

    周诒春问道:“任公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什么?”

    梁启超说:“对于莘莘学子,我认为应先做人,后做学问,再做事。而做人要做个君子,所以演讲题目就是《君子》。”

    历史上这场演讲是1914年做的,不过李谕让许多学校的进度都提前了,这时候让梁启超来讲,没有任何问题。

    梁启超国学功底很强,演讲的内容是文言文,借用了《周易》乾坤两卦关于君子的论述。

    其中有一句话最振聋发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没错,这就是清华校训的由来。

    演讲结束后,梁启超忍不住好奇研究了研究李谕的手搓无线电。

    不过他没什么物理基础,电容和电阻都分不清,只是拨弄了拨弄调频旋钮,听到广播里传出音乐时,异常激动:“即便播放靡靡之音,在这种先进的器材中播放出来,也是象征希望的光明之音!”

    李谕则说:“下一次运动会,可以把广播用起来。”

    唐国安问道:“怎么用?”

    李谕出主意说:“传递运动员消息,顺便读一点激励的稿子。”

    唐国安说:“妙!我再订购几个大喇叭,放在操场各处。”

    ——

    回到家后没几天,章太炎来找李谕道别,他要北上奉天。

    李谕说:“东北如今的发展非常不错,太炎先生一定会有所收获。”

    章太炎直接坦诚说:“我现在是一位马前卒,大总统让我去为今后的正式选举做点铺垫,我就去。顺便还能积累点政治经验,对我而言,好处很多。”

    章太炎和梁启超一样,现在对袁信心满满,对自己也信心满满。

    李谕说:“东三省有很不错的产业基础,搞好的话,实业的发展潜力甚至超过京津地区。”

    章太炎叹道:“两百多年来,前清朝廷一直把东北闲置,到处是荒地,要做的事太多。”

    李谕说:“如今东三省人口已经不缺,要是能垦荒几年,然后整顿整顿币值和市场,潜力无穷。”

    章太炎算了算:“我虽然没有具体做过官,但看古籍,也知道这些事没个几年做不成。”

    李谕点点头:“三五年只能见个初效。”

    章太炎说:“我就干他三五十年!”

    李谕无奈道:“只能祝太炎先生一路顺风。”

    章太炎真把自己的“东三省筹边使”当回事去做了,到了东北就开始实地调查,又是搞资源勘查、又是绘制边境详图,准备在摸清东三省家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开发方案。

    他也算民国最早想搞东北大开发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章太炎对开发东三省实业有了很大信心。

    不久后,他在给袁大总统的计划书中便强调,东三省实业开发的关键有二,一有足够的资金,二是必须建立起能够保障物流畅通的交通运输体系。

    想法肯定没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