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学里做过油滴实验的可能有所体会,以百年后仪器的精密程度都难免存在不可控误差,更别提二十世纪初。 但密立根论文中的数据又确实比较清晰,所以科学界更多人士还是倾向于密立根是正确的,关键是实验设计经得起推敲。 “院士阁下,”密立根走过来道,“很荣幸再次见到你。” “我也很荣幸,”李谕说,然后问道,“我推荐的那位中国学生胡刚复,您还满意吗?” “非常满意,”密立根说,“中国的学生异常刻苦,刻苦到令我恐惧的程度,他在实验室可以待一整天,饭都不吃。” 李谕笑道:“也可能是贵校饭菜不太行。” 密立根被逗乐了:“我想让他做个中国菜,没想到他却说不会做,要不我也能尝尝传闻中的水饺、豆腐。” 李谕看着办公桌上的论文说:“将来教授先生一定少不了一块诺贝尔物理学奖,可喜可贺。” 密立根已经知道李谕被诺奖评委会再次授奖的事,于是说:“院士阁下年纪轻轻已身负两块诺奖,该被祝贺的是你。” 李谕旁敲侧击道:“今年诺奖再次分授两人,我认为这是鼓励科研人员最好的办法。” 密立根似乎没有听出画外音,只是说:“分授三人岂不更好。” 李谕心中叹了口气,知道如果他不同意,其助手是不可能获奖的,因为刊登的论文最后署名只有密立根一人,那名叫做哈维·弗莱彻的助手注定与此无缘。 李谕想起同在芝加哥大学的迈克尔逊教授,又说:“迈克尔逊教授一次又一次刷新光速的精确值,教授先生有没有继续精进油滴实验结果的想法?” 密立根苦涩道:“这已是我能得到的最完美结果,就算继续做多组实验,也不可能更精确了。” 密立根说的没毛病,他的实验结果存在误差的原因出在空气黏滞系数的选取上。 简单说,计算油滴在空气中的浮力时,需要用到斯托克斯定律。当油滴非常小,小到接近空气分子时,这个定律就不适用了,即空气的黏滞系数需要调整。 但目前科学界并不知道这件事。 总之油滴实验对于密立根来说,已经基本告一段落,他现在忙的是另一个实验。 李谕注意到了试验器具,问道:“教授想要推翻爱因斯坦先生的光电效应理论?” “他的论文简直漏洞百出。”密立根直截了当说。 李谕问道:“什么漏洞?” 密立根说:“最大的漏洞,或者干脆说无稽之谈就是他竟然采用了光量子假说。我是坚定的波动论支持者,在我看来,光子绝不可能存在!” 李谕说:“但爱因斯坦先生的理论确实完美解释了光电效应。” 密立根说:“只是理论罢了,并没有任何实验支撑。而我就要用试验证明,光子并不存在。” 李谕扫了一眼,就清楚了他的实验思路,理解起来不算复杂。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是: e=hv-w 即电子动能=光子能量-逸出功。 逸出功就是电子被激发出来,从金属板逃离所需的能量。 很明显,这个方程是个一次方程,斜率就是普朗克常数h。 密立根要做的,就是通过实验数据画出光电效应方程的图像。 ——如果不是一次方程关系,自然证明爱因斯坦是错的。 不得不说密立根真心是位第一流的实验物理学家,其物理直觉和敏锐度都非常出色。 不过历史也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一心想要证实光子不存在、爱因斯坦是错误的密立根,却通过实验完美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甚至给出了更加精确的普朗克常数值! 他的实验直接帮助爱因斯坦因正确解释了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知道这算不算无心插柳柳成荫? 只不过是帮别人插了柳。 李谕想让胡刚复做密立根助手学习的,主要就是这个实验。 不管怎么说,密立根都是目前全美最好的实验物理学家,他做的实验直接关系到物理学尖端领域,绝对能让胡刚复受益匪浅,比历史上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 同密立根又聊了一会儿后,胡刚复以及弗莱彻下课来到了实验室。 “李大学士!”胡刚复见到李谕后非常高兴,“您怎么突然出现在了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