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辗转-《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3)页
在李谕与何育杰热火朝天忙着做实验时,国内这几个月不算太平。
何育杰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到实验上;而李谕呢,压根不需要听。
五月初,梁启超又辗转回到了上海。这位老哥挺逗,一开始在上海租界遥控指挥了一段时间,感觉还是不过瘾;然后费了好大功夫好不容易到了广西,刚落脚就收到了袁世凯取消帝制的消息。
没办法,他只能乘船重新返回上海,一来一回折腾了两三个月,时间全花路上了。
到达上海后,梁启超约唐绍仪一起在李谕的豫园会面。
——自从李谕把豫园重新修葺好后,很多名人都喜欢跑来此地会晤,颇有点天津张园的味道。
而且这里不属于租界,唐绍仪他们在心理上多少还是不太喜欢租界。所以豫园再好不过,心情放松,李谕又是个不问军政的民间人士,没什么可担心的。
先到的是梁启超,他进门见到李谕后恭喜道:“疏才兄弟,你才是真做学问的人,又有了不得了的成果!不像我,现在学问来不及做,一门心思研究起了军事。”
李谕笑道:“任公不仅顾不上做学问,估计连打牌都没得打。”
“谁说不是!这几个月只能在船上偶尔和船夫打几把,真不尽兴!”梁启超说,然后拿出一份报纸,“疏才你看看,真是太有意思了。”
报纸上是几篇介绍袁世凯私生活的文章,什么“后妃争宠”、“祸起内宫”、“与儿争妻”云云。
李谕笑道:“未免添油加醋。”
梁启超说:“少部分确有其事,大部分都是胡编乱造。但看得出,全国的人都被激怒,在疯狂攻击袁世凯。”
李谕说:“他点燃了一个火药桶,自己却当了活靶子。”
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很一般,老百姓生活并不好。本来想着袁世凯能做点正事,没想到搞了个称帝的荒唐举动。大家不由自主地把北洋政府的软弱、外交的无能、财政的赤字以及社会的无序都怪罪到他身上。
梁启超说:“一个古老帝国已经衰败到如此地步,一个人居然为了自己和家族利益,想君天下、家中国!这样的行径,实在太可耻太可恨!”
李谕说:“当初那么多子虚乌有的情愿团,似乎全国人都想让他称帝,此时大总统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八成他自己都想不到改变国体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虽然袁项城恢复帝制也有重振中央的权威的想法,但他私心太重,”梁启超说,“当初那些人万众一心、众口一词支持他称帝,给人一种仿佛袁项城是在半推半就下才恢复帝制的假象。但现在呢,曾经为帝制摇旗呐喊的人,如同霜降过后的昆虫,隐匿得无影无踪。”
李谕说:“人心险恶。”
估计老袁同志自己也意识到中了套:似乎从一开始,各种势力就默契地将自己引入一个陷阱,然后不约而同地落井下石。
只不过他猜不透这个阴谋的策划者到底是谁,日本人?革命党?甚至是封建思想以及他固守的传统文化?
袁世凯心中无法肯定。但百分百可以确定的是,他成了这次恢复帝制的罪魁祸首,这个责任无论如何都要由他承担。
早在三月初,袁世凯就决心取消帝制,但他并没有一开始果断放弃皇帝宝座,犹豫的举动反而又加强了反袁势力的决心。
一直坚定支持袁世凯不要取消帝制的是他的大公子袁克定。袁大公子给出了不少建议,什么南方军队并不可怕、军费也不充足、内部有组织问题等等;而北方大局已经稳定,如果决策上反复横跳,就会引起动乱云云。
不过袁世凯显然已经不想听袁克定的忽悠了,只想尽快解决问题。
他特邀徐世昌、段祺瑞、黎元洪参加了最高等级的会议,决定撤销帝制,取消洪宪年号,让徐世昌出任国务卿,并且重新启用段祺瑞为陆军总长。
——这个国务卿称呼挺有代表性,此前说过,民国初年,宋教仁与袁世凯关于总统制与内阁制进行过一次大争论。
总统制就是美国那种,总统权力很大,是袁世凯希望的。
内阁制嘛,总统就是个吉祥物,权力在内阁总理手中。
而总统制下,就有个权力颇大的国务卿职位。
从这一个小细节看得出,袁世凯想给自己留个后路,希望不当皇帝后,还能当权力颇大的总统。
实话说,这个想法真的相当不成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