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人齐后,李谕照例给他们每人先发了一本关于留学注意事项的小册子,然后说:“船上多看看,册子最后有个电话号码,在美国遇到困难时可以拨打,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另外,刚去的第一年尽量低调,多学习,不要参加游行。” 叶企孙问:“美国人也爱游行?” “现在不是搞征兵嘛。”李谕说。 “那我们没兴趣,征兵也是征他们本国人。”李济说。 李谕又说:“还有就是,如果身体不舒服,一定及时就医。” 叶企孙说:“我们天天锻炼身体,哪会得病。” 李谕严肃告诫:“毕竟跨了大洲,说不定就会水土不服。” 说完后,校长周诒春又讲了一些常规注意事项,然后便准备散场,杨武之却突然说:“校长,根据我的计算,美国物价飞涨,每个月60美元的生活费或许不够,能不能提升一些?” 叶企孙和李济听后,立刻暗自窃喜,这话他们早就想说。 周诒春转身问李谕:“院士先生,美国的物价果真如此不稳定?” 李谕说:“是的,自从一战以来,大量发行公债,美国国内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物价上涨很多。” “我明白了,”周诒春回头对学生说,“我会联络校董会,将这件事尽快落实!” 叶企孙等人高声欢呼,心中对这个帮他们争取权益的外校生印象更好了。 如果没有李谕干预,杨武之留学的时间还要晚上好几年,但早点肯定好处更多。 等学生走后,周诒春对李谕说:“疏才兄,我可能要辞职了。” “辞职?”李谕讶道,“为什么?” 周诒春说:“清华学校的工作繁重,最近越来越觉得身体吃不消,我想放松放松。疏才兄放心,下一任校长绝对做得比我好。” “的确辛苦!”李谕说,“以后我们能合作的地方还有很多。” 周诒春说:“这是当然。” 两人说话间,梁启超散着步走了过来,打招呼道:“疏才兄弟。” 李谕道:“任公,你什么时候回的京城?” “没几天,”梁启超说,“咱们别在这聊了,去我家,我弄来了几瓶上好的黄酒,正好给周校长送行。” 李谕笑道:“走!任公的酒必须蹭!” 黄酒温着喝味道很不错,李谕品了一杯后问道:“任公不再担任官职,现在每天忙些什么?” “著书立说,”梁启超从旁边的桌子拿过来一打书稿,“我现在每天早上起床吃过饭后就开始写这本《中国通史》,回归做学问的感觉实在是好,轻松惬意!绕了一大圈,还是回到了疏才你的路子上。” “通史?”李谕稍微翻了翻,“难度不低呀。” 梁启超说:“完成它后,我还有写世界通史的想法,只不过这项工作难度大了许多,最少要准备十年。” 李谕笑道:“在这个时局之下,静心十年很难做到。” “要先学习、见识一下,等欧洲大战结束,我就去趟欧洲,看看千疮百孔后的英法德各国。”梁启超说。 “任公选的时间点似乎不太妥。”周诒春说。 “很妥当,那时才能见到欧洲真正的面貌,”梁启超说,“只是不知大战何时结束。最近看新闻,俄国一个堂堂列强大国,为了停战竟然签了一个耻辱到极点的合约。不知道德国会不会因此喘过一口气来。” 一战刚开始时,梁启超觉得德国会赢,后来发生了一点转变,而现在时局又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李谕说:“李中堂要是看到俄国与德国的《布列斯特条约》,说不定会觉得自己签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太温柔了。” 周诒春疑惑道:“那要达到怎样的程度?” 李谕说:“简单说,俄国答应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几乎相当于六七个山东省,并且这些领土大都是人口密集的沃土,人口损失将超过四成,工业和煤铁资源的损失更将超过一半。” 周诒春唏嘘道:“我多少懂点世界历史,这样不就把历代沙皇数百年辛辛苦苦打下的成果全都拱手送了出去?” “这才是真正的城下之盟,屈辱外交,”梁启超慨叹道,“德国没了东线顾虑,西线的英法就要承担更大的压力了。” 周诒春惊道:“咱们刚刚对德宣战,德国该不会马上就要占据优势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