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除了这场对话,英国的柯林斯出版社也很想向李谕约稿,发布一套科幻。 多年后,英国的柯林斯出版社与美国的柯林斯出版社进行了合并,统称柯林斯出版集团,在英语圈里是很大的一家出版社。 不过目前两家出版社根本不相干,李谕已经与美国的柯林斯出版社签了合约,只能把首发权继续留给美国那边。 而且过不了多久欧洲就会打一战,图书销售情况将大打折扣。 李谕在坐船、坐火车等比较花时间的时候没事就随手写一下,准备近几个月把《异形》系列慢慢写出来。 《异形》是科幻惊悚系列的经典之作,尤其后来的前传《普罗米修斯》,有一定的深度。 这种科幻题材的作品比较适合此时提前发表,因为它和《星战》一样,不算硬科幻,主要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人,只不过套了一个科幻背景。 二十世纪初的人哪见过这种题材,发行后必然大卖。 ——当然要做一定的改编。 人文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多“借鉴”后世成果,因为人文学科的发展相对比较线性。尤其是文学方面,除了一些思想上的东西,没有多少不可逾越的鸿沟。 科学就不一样了,几乎不存在“跳跃式”发展,科学的特点是极端严谨,必须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慢慢构造上层建筑,一层一层来。 要是李谕这时候告诉大家伙:将来会出现每秒钟计算几千万亿次乃至几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人体构成秘密是双螺旋结构dna,绝对会被抓进精神病院。 所以科学方面,只能稍微提前一点点发表内容,或者说已经有前一步之后,再提出对应的后续成果,反正不能平地起楼阁。 李谕有一段时间没有发天文学相关的论文了,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长弗兰克·沃森·戴森以及剑桥天文台新任台长爱丁顿邀请李谕再次来到了格林尼治。 爱丁顿名气比较大,他就是那个被记者问“是否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真正懂得相对论”,然后回答“谁是第三个人?”的天文学家。 这位老哥此后在英国天文学界是个扛把子。 至于弗兰克·沃森·戴森,可能有些人会误以为是提出“戴森球”的那位,其实两人是重名。 英国的这个戴森与爱丁顿最知名的成果都是通过天文学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中大质量天体可以使光线(空间)弯曲的结论,从而帮助爱因斯坦封神。 只不过这种天文观测不是随时都能搞的,必须等待日全食才行。 戴森与李谕握手道:“在下新任皇家天文学会会长,上一任会长达尔文先生(达尔文的儿子)曾经向您约稿,可惜达尔文先生已经过世,这件事落在了我的身上。” 李谕说:“真是太遗憾了,达尔文先生是一位优秀的天文学家。” 戴森说:“我们阅读了材料,达尔文先生两年多前与您讨论过行星演化的问题,不知道院士先生有了怎样的进展。” 李谕说:“我分析了许多哈佛天文台的数据,对光谱进行了整理,目前可以对火星大气成分做出一定推测。” 爱丁顿道:“已经是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成果,院士先生得到了怎样的结论?” “我先说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但诸位可能会失望,”李谕说,“火星大气里氧气和水汽的含量,不会超过地球的千分之一。” 爱丁顿说:“这么说,火星上根本不可能有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李谕说:“生命存在都不可能,更不要提人类这种高级生命。” 戴森说:“阁下的研究成果几乎瞬间摧毁了无数人的幻想。” 李谕笑道:“科学嘛,讲究客观事实,是怎样就是怎样。” 爱丁顿又问:“那么火星大气是什么成分?” 李谕说:“火星大气非常稀薄,密度不到地球大气的1%,表面大气压只有五百帕左右;其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以及氮。” “氮吗?”戴森感觉又看到了一丝希望,“至少还有点与地球相似的地方。” 李谕说:“但想要在火星找到生命体绝对不可能,上面的环境恶劣程度超乎想象,没有氧气,没有水,昼夜温差极大,没有任何农作物生长的可能性。改造火星,还不如想想办法改造地球上广袤的沙漠更有现实意义。” 爱丁顿奇道:“真有人会想改造火星?” 戴森摊摊手:“总有人会信吧。” 爱丁顿又问道:“其他行星呢?” 李谕说:“经由光谱学以及天体物理学,我对前人的成果做了修正,木星与土星表面并非一层厚厚的冰壳,而是气态行星。” 第(1/3)页